來源:北京商報
保險業再度迎來一波股權掛牌轉讓高潮。12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自12月以來,包括國任保險、永誠財險、江泰保險經紀、民生人壽、中銀三星人壽在內的多家險企股權出現了被掛牌轉讓或擬被轉讓的情況。與此同時,險企股權難成交成為行業麵臨的普遍現象,如年內有至少15家保險機構的股權被拍賣或掛牌轉讓,均尚未有買家接手。
在業內人士看來,險企股權交易遇冷背後的原因複雜多樣。能否達成交易,既與資本市場波動、投資者信心等相關,也與標的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管理水平、市場前景等因素有關。未來,股權轉讓現象將持續存在,對於保險機構而言,可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提升股權的吸引力。

險企股權接連被轉讓
近日,北京產權交易所發布的信息顯示,國任保險的1000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0.25%)由北京汽車集團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產業投資”)公開掛牌轉讓,轉讓底價為888萬元。北汽產業投資為北京市屬國企北汽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此次轉讓股權引發了市場關注。
永誠財險的股權擬轉讓事項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據廣東聯合產權交易所近日披露,永誠財險的3.28%股權由南方電網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公開掛牌轉讓,轉讓底價為1.11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永誠財險股權首次被轉讓,此前該公司股權已有多次掛牌轉讓記錄。
此外,民生人壽3.392%的股權、中銀三星人壽24%的股權也被股東擬掛牌轉讓。具體來看,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希望”)12月10日發布公告表示,該公司擬與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新陸實業有限公司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轉讓新希望持有的民生人壽3.392%的股份,作價4.17億元。年內,民生人壽股權也曾被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擺上貨架。
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年內至少有15家險企股權仍在尋找買家。在股權掛牌事項中,不乏國資背景的企業欲出清險企股權。
一般而言,國資背景的股東選擇出清所持險企股權是基於落實中央企業要回歸本源、聚焦主業的要求。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與央國企“退金令”有關,即國資企業應更加專注於自身的核心業務,降低金融風險外溢影響。
業內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一方麵,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這可能是部分股東出於優化資產配置、聚焦核心業務的考慮,選擇退出或調整其在保險領域的投資;另一方麵,也可能是市場環境下保險公司經營壓力增大,股東對投資回報的期望與現實之間存在差距,導致股權轉讓成為解決資金流動性或財務壓力的一種方式。這一現象體現了保險市場競爭的加劇和股東結構的動態變化。
如何增加吸引力
險企股權密集掛牌轉讓,不過,從轉讓結果來看,險企股權市場仍麵臨買家難尋的局麵。多家險企股權屢次掛牌轉讓均未能成功脫手,部分險企甚至多次調整轉讓底價,但仍未能吸引買家的關注。
險企股權成交難成為當前行業的普遍現象,在業內人士看來,背後的原因複雜多樣,既包括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如資本市場波動、投資者信心不足等,也涉及行業政策導向的變化,如監管趨嚴、對險企股東資質要求的提高等。同時,保險行業自身經營狀況的分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部分險企盈利能力不強、業務發展緩慢或麵臨較大風險,導致股權價值被低估,難以吸引潛在買家。
對於部分險企的股權交易冷淡現狀,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表示,政策調控因素嚴苛的監管框架提高了收購門檻,限製了潛在投資者的入場資格。行業盈利能力承受壓力,尤其是小規模險企,在複雜環境中求生維艱,降低了外部興趣。投資回報預期下滑,加之市場對保險股權估值持謹慎態度。
對於未來股權轉讓市場的發展趨勢,支培元則表示,鑒於行業整合需求與資本結構優化,預期險企股權轉讓活動將持續,尤其在政策引導與業務轉型期。大型險企股權有望吸引更多資本關注,相對而言,小型險企則可能遭受股權成交阻力。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險企股權未來並不一定持續在寒冬,首先任何資產都是有價格的,其次,未來一旦有政策或市場暖風,險企的股權依然會被熱捧。
對於股權正在掛牌被轉讓的保險機構而言,欲強化股權吸引力,需要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提高盈利能力、加強風險管理、推動業務創新等方麵。在支培元看來,保險機構需要健全內部治理,增強財務穩健性,打造良好企業形象。同時,創新與發展並舉,拓展業務邊界,研發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增強市場識別度。也可以尋求協同效應,借力外部資源,拓寬股東構成。
北京商報記者 胡永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